内部不能和衷共济,是清军一再受挫,导致战火蔓延的又一重要原因。
围绕如何镇压太平军,清军将帅起始就意见不一。李星沅坐镇柳州,调集兵勇万余人围剿,欲速战速决。周天爵瞧不上李星沅,认为他“全不知兵”,“视事太轻,调兵太少”。向荣也认为不可大题小做,应再调二三万兵力。武宣三里圩之战后,李星沅将战败归咎于周天爵、向荣在前线督剿不力,并萌生退意,奏请另派大员督办广西军务。周天爵听信向荣之言,脚踹贵州镇远镇总兵秦定三,斥其拥兵不前。向荣所部为湖南兵,请功时多保本营之将,“视滇、黔兵蔑如”,此刻又诿过他人,故嫌隙益深;“诸将不能治兵,互相仇怨;将既不和,兵愈解体”[29]。
赛尚阿抵桂林主持军务后,内部摩擦仍在延续。向荣在官村之战遭遇惨败,抱怨乌兰泰策应不力,从此称病怠战。攻打永安时,向荣主张“纵而掩之”,乌兰泰提出“围而击之”,彼此各不相下。此外,兵、勇、练积不相能。这些都削弱了清军战斗力。咸丰帝下诏怒斥道:“以后如不能迅速攻剿,徒延时日,朕惟赛尚阿是问。若或防堵不周,致贼匪溃窜、再扰他处,或城已攻破,诸将不和,争功忌能,致逆焰复张,朕惟乌兰泰、向荣是问。”[30]但这并没有收到效果,战火又蔓延到省会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