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改编自江户川乱步的几个故事(我都没看过),但是捏合的挺好,前后都有呼应关联,没有拼贴感. 男主由精神病院逃出,追寻儿时歌谣的过程中成了杀人嫌犯,他按照报纸上线索假扮成和自己模样一致的富二代(是他不相识的孪生兄弟),继而被引向了父亲(由黑暗舞者土方巽扮演)的畸形人荒岛,此岛乃罪恶渊薮,隐藏着父亲为报复妻子背叛的复仇大计(日本再次出现生蹼的艺术形象,不知莫言是否从日本文化得了小说灵感). 荒岛段落有不少舞台式的邪魅表演,如果你当写实来看的话会很尴尬,当然视觉冲击力是有的. 依然有石井辉男的无厘头设计,戴发套的和尚像动画人物一样跑之前甩脚比较无聊,但最后男主和女人被炸成手拉手的碎片之场景则有了残酷、荒诞之美,冢本晋也在花絮里也笑谈这鬼扯的一段. 69年有这种戏剧性完备的颠覆手法,强于只破不立的铃木清顺五十年代初,民营电影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虽然在观众中获得了好口碑,但大多都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与保护,从本片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在“革命浪漫主义”的口号下,歌颂和赞美成了当时的银幕主题,电影的政治与说教功能被无限利用,“而认知、娱乐、审美等功能则退居到了可有可无的角落里”,国营电影开始偏离现实主义道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凸显出本片的独特,在遵守“三反”和“三不反”的基础上,影片对舶来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自如,通过刻画“我”这个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深层的社会根源,从故事到内核都与国营电影不同. 溯其源,《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继承的是四十年代的战后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往后看,影片鲜明的人文关怀与将主题改为背景、将人物推至台前的叙事方式又与第四代导演的作品相似,实属五十年代里的一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