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弗洛伊德:《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12年维也纳)一书第七节(论认同)援引诸举证。
[24] 耶恩什(Erich Jaensch)及其门生就他所称的“遗觉”型想象作了考察。在这种类型的想象中,在“察觉”和“想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原初中间图像。从此一图像出发,成人的察觉和想象之各种行为和内容特点沿着两个各不相同的方向发展。
[25] Tr. Oesterreich:《自我之现象学》和他的《论精神错乱》,Halle 1921。
[26] 参阅拙著《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非形式的价值伦理学》,1-3. Aufl. S.384ff.
[27] 见瓦格纳(R. Wagner)在《特里斯坦》中以诗歌和音乐形式所作的描述;另外,参见霍普特曼(G. Hauptmann)的小说《索阿那的异教徒》。
[28] 关于这个问题,参阅上文引用的希尔德论催眠术本质的论文和该文关于弗洛伊德个体发生学的论述。
[29]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188页。
[30] 明显的具体感觉组结总是要求某种造成感觉的行为,因为即便一种意识行为的开始,也是由其“意识内容”(“Noema”)的统一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