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新法派的领袖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发出的抗议。
论士大夫 / 吊在半空中的两面派
照我的看法,官僚、士大夫、绅士、知识分子,这四者实在是一个东西。虽然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个人可能具有几种身份,然而,在本质上,到底还是一个。在这里,为了讨论上的方便,我们还是不能不按照这四个不同的名词,分开来讨论所谓“士大夫”。
平常,我们讲到士大夫的时候,常常就会联想到现代的“知识分子”。这就是说,士大夫与知识分子,两者间必然有密切的关系。官僚就是士大夫在官位时的称号,绅士则是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本来,士大夫是封建社会的标准产物,而知识分子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标准产物。或者说,今日的知识分子,在某些方面相当于过去时代的士大夫,过去的士大夫有若干的特性还残存在今日知识分子的劣根性里面。
从历史上来看,大夫原来在士之上,大夫是王侯的家臣,而士则是大夫的家臣。古代的士,原是武士,主要的职责是从事战争,是武士而非文士。一向被王侯大夫养着,叫作养士,这里所谓“养”,正和养鸡养猪养牲口同一道理,同一性质。“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受谁豢养,给谁效劳,吃谁的饭,替谁做事,有奶便是娘,要想吃得肥吃得饱就得卖命去干。到后来由于社会的动荡变化,王侯贵族失去了所继承的一切,不但没有人养得起士,连原来养士的人也不能不被人所养了。这时候,士不可能再捧着旧衣钵,吃闲饭,只好给人家讲讲故事、教书、办事、打杂,做傧相办红白大事,做秘书跑腿过日子,于是一变而为文士,从帮凶变成帮闲的。跟着,找到了新路,不是做王侯的家臣,而是从选举征辟等途径,攀上了高枝儿,做皇帝的食客雇工,摇身一变为大夫,为官僚。于是,几千年来,士大夫连成了一个名词,具有特定的内容、特征。